本文目录

  1. 阿拉伯文化的优缺点?
  2. 艺术史专业硕士该怎样锁定论文的开题?
  3. 韦伯的理论成果?
  4. 美国教授联名上书否定“进化论”是真的吗?
  5. 如何复兴传统文化?

阿拉伯文化的优缺点?

虽然阿拉伯国家地处沙漠地区,但它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如金字塔等。其优点是崇尚文明,缺点主要是妇女地位低下。

艺术史专业硕士该怎样锁定论文的开题?

谈到艺术硕士毕业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很高兴能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锁定论文的开题

锁定论文开题,即选择合适的论文角度。

从两方面说,一个是自身,一个是现在研究的热门方向。

首先,从自身来讲应该多需要大量看一些期刊文献或者相关书籍,因为只有自己非常透彻的明白整个知识体系,才能找出较好、较新颖的论点。

如果题主想在这里找到准确的论文开题,那恐怕很难。

大量的阅读

这里推荐基本几本比较好的,本人也看过的书籍(无广告成分)

1、、艺术的故事

推荐理由:这本书文法比较舒服,适合平时对于相关知识的积累,有一定的趣味性,也就是说读起来不累。艺术史架构也比较全面,写作角度也比较好,很容易激发灵感。而且作者也对未来设计发展有了一定的概述,可以作为一些论点的参考。

2、中国艺术设计史

推荐理由:本书按照朝代演变的历史逻辑,系统地阐述从原始社会直至现当代中国设计发展的特点与成就,透析各时代中国设计的创造力与生产力。想要写好论文,中外历史都要熟悉,因为历史是相似的,有规律的,只是形式不同,熟悉中外历史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来写论文。

3、艺术史方法与理论

推荐理由:这本树书以浅析的方法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习艺术史的学生介绍了艺术史实践背后的重要理论。熟悉了中外的艺术史,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论研究,作为论文价值和研究成果的体现。

当下研究热门角度

这只代表本人结合所处环境及个人理解,如有不同意见请勿喷。

热门角度即现在的研究趋势,大家都在写关于哪些方向的论文,我们可以在这个研究角度下,寻找一个比较新颖而且有学术价值的点进行研究。当然也可以不用走热门,只是热门领域更容易写,资料更多。

1、上层建筑对艺术史的影响方向

现代的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文主义了,而复杂的社会上层建筑与艺术史的相互影响还是很多因素的,通过研究艺术史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叙述两者的相互影响和趋势。

2、中国宗教文化与艺术发展

之前看到一篇关于基督教天堂形象的论文,那么关于中国艺术中“天堂”形象的研讨还是很有噱头的。

3、文艺复兴时期的圣画估值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在当下发展的艺术中,价值是否依然难以撼动?可以通过对于艺术历史的发展规律,找一个不错的开题。

4、二战以后的艺术

这个题目方向写的人非常非常多,但是角度也非常非常多,容易写,但也和很难出彩。内容方向可以有大不列颠、斯堪的纳维亚、奥地利、比荷卢经济联盟等国家。或者从超现实主义、美国大众文化以及法西斯政权的回应等角度来论述。

总结

其实对于我们艺术史研究专业的学生来说,阅读和发现规律以及规律之间的联系很重要,我们写论文无非是从历史上某一个点,联系到历史上另外一个点,论述发现的规律然后进行探讨、挖掘,提炼规律以及方法论。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锁定开题还是要对学科知识的大量理解,以及大胆的假设,然后论证。

很高兴可以分享这些,感谢大家。

韦伯的理论成果?

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和爱米尔·涂尔干被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尽管他在当时主要被视为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涂尔干遵循着孔德的方式,以社会学的实证主义进行研究。而韦伯以及他的同僚维尔纳·松巴特(也是德国社会学最知名的代表人物)采纳的则是反实证主义的路线,这些著作开始了反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界的革命,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的差异,因为他们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过于复杂,不可能用传统自然科学的方式加以研究。

韦伯的早期著作通常与工业社会学有关,但他最知名的贡献是他后来在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上的研究。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开始了他的研究,文中他显示出某些禁欲的新教教派—尤其是卡尔文教派,教义逐渐转变为争取理性的经济获利,以此表达他们受到上帝的祝福。韦伯主张,受到这种理性教义基础扶助的资本主义很快便会发展的越来越庞大,并且与原先的宗教产生矛盾,到最后宗教便会无可避免的被抛弃。韦伯在后来的作品里继续研究这样的现象,尤其是在他对官僚制和对于政治权威的分类上。在这些著作中他隐约了这种社会的理性化是无可避免的趋势。

宗教社会学

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研究开始于名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文,并且继续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里进行探索。他对于其它宗教的研究则由于他在1920年的突然去世而中断,使他无法继续在《古犹太教》之后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了计划中对于诗篇、塔木德犹太人、以及早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研究。他所完成的那三个主要研究都关注于宗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社会阶层与宗教理想间的关系、以及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新教徒的生活伦理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宗教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发生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

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韦伯指出,若是只考虑到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时,这样的精神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但是这样的个人——英雄般的企业家——并不能自行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资本主义)。韦伯发现这些个人必须拥有的共同倾向还包括了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隐藏在这个倾向背后的观念,便是认为工作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负担,尤其是当工作超过正常的份量时。“为了达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自然吸纳了资本主义的特质,能够以此支配他人”韦伯如此写道:“这种精神必定是来自某种地方,不会是来自单独的个人,而是来自整个团体的生活方式”。

他的目标是为了找出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不过与当时许多遵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家不同的是,韦伯最初并没有打算衡量和评断东西方两者的优劣;他希望专注于研究并解释西方文化特殊之处。在他的研究分析里,韦伯指出卡尔文主义(或者更广泛的—基督教)宗教理想的影响成为欧洲和美国的社会变革以及经济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但他也指出这并非促成发展唯一的因素。其它重要的因素还包括了理性主义对于科学的追求、加上数学的科学统计、法律学、以及对于政府行政理性的系统化、和经济上的企业。最后,依据韦伯的看法,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只不过是探索一个阶段的变革,亦即那些让西方文明突出于其它文明之外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和西欧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清教徒的对照,他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专注于早期的中国历史,尤其是诸子百家和战国,在这个时期主要的中国思想学派(儒教与道教)开始突显而出。

韦伯指出儒教对于许多民间教派的信仰展现相当宽容的态度,而从没有试着将他们统一为单独的宗教教义。与一般形而上学的宗教教义不同的是,儒教教导人们要顺着这个世界进行调整和修正。“高等”的人们(知识分子)应该避免追求财富(虽然没有贬低财富本身),也因此,中国变成了一个担任公务员比商人拥有更高社会地位和更高利益的国家。

韦伯主张,虽然有一些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的因素存在(长期的和平、运河的改善、人口增长、取得土地的自由、迁徙至出生地以外的自由、以及选择执业的自由),然而这些有利因素都无法抵销其它因素的负面影响(大多数来自宗教):

①技术的改革在宗教的基础上被反对,因为那可能会扰乱对于祖先的崇敬、进而招致坏运气,而调整自身适应这个世界的现状则被视为是更好的选择。

②对于土地的卖出经常被禁止、或者被限制的相当困难

③扩张的亲戚关系(根基于对家庭关系和祖先崇敬的宗教信仰上)保护家庭成员免受经济的困境,也因此阻挠了借债、工作纪律、以及工作过程的理性化。

④那些亲戚关系也妨碍了城市特殊阶级的发展,并且阻挠了朝向完善法律制度、法规、和律师阶级崛起的发展。

依据韦伯的说法,儒教和新教代表了两种广泛但彼此排斥的理性化,两者都试着依据某种终极的宗教信仰设计人类生活。两者都鼓励节制和自我控制、也都能与财富的累积相并存。然而,儒教的目标是取得并保存“一种文化的地位”并且以之作为手段来适应这个世界,强调教育、自我完善、礼貌、以及家庭伦理。相反的新教则以那些手段来创造一个“上帝的工具”,创造一个能够服侍上帝和造世主的人。这样强烈的信仰和热情的行动则被儒教的美学价值观念所排斥。因此,韦伯主张这种在精神上的差异便是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文明发展繁荣、却迟迟没有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检验了印度社会的架构,对照了正统的印度教教义与非正统的佛教教义,以及其它民间信仰的影响,最后并研究这些宗教思想对于印度社会在现世上的道德观的影响。

印度的社会体制是由种姓制度的概念所形塑,直接连结了宗教思想与社会上的阶级分隔的关系。韦伯描述这种种姓制度是由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战士)、吠舍(商人)、首陀罗(劳工)所组成。接着他指出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散布是因为历史上的征服侵略所造成,某些部落遭到了边缘化、种族制度也因此越来越根深蒂固。

韦伯特别专注于对婆罗门阶级的研究,并分析他们为何能够占据印度社会的最高阶级位置长达数个世纪。在研究了佛法概念的影响后,韦伯总结认为印度社会的道德观多元倾向,与儒教和基督教普世而统一的道德观不相同。如同中国一样,他注意到种姓制度也妨碍了印度都市独特阶级的发展。

在研究的总结里,韦伯将他对于印度社会学和宗教的研究与之前对中国的研究综合起来。他注意到这些宗教都将人类生命的意义解释为超脱世俗的或是神秘性的经验,这些社会的知识分子通常倾向于厌恶政治,而社会架构往往被区分为受过教育与否的两种阶级,那些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作为先知或智者的榜样,而未受教育的大众则停留在日常生活的庸俗里并且相信迷信的民间巫术。在亚洲社会,如同基督教弥赛亚一般、能够不分受过教育与否皆给予救赎和指引的救世主并不存在。韦伯主张,正是因为弥赛亚救世主起源于近东国家,使得他们与亚洲大陆的主要宗教产生差异,西方国家也因此免于陷入中国和印度的道路。韦伯在他下一本着作《古犹太教》进一步证实了这个论点。

《古犹太教》

《古犹太教》是韦伯对于宗教社会学的第四本着作,韦伯试着解释“各种情况的结合”导致了早期东方和西方文明的差距。尤其是将西方基督教的世俗禁欲主义与印度发展出的神秘冥思信仰相对照时,这种差异显得特别明显。韦伯注意到一些基督教的观点带有征服和改变世界的理想,而不加以逃避之。这种基督教的基本特征(当与远东的宗教相对照时)则是源于古代犹太人的先知。当韦伯述及他研究古犹太教的原因时,他写道任何在现代欧洲文明传统下成长的人都会自然的以一连串的假设来解决遇到的历史问题,这对他而言是不可避免而且也相当合理的。这些问题将可以找出在各种情况的结合下,西方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其普遍的独特文化涵义。

韦伯分析了中东贝都因人、城邦、牧人和农夫、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以及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兴起和衰落。联合王国的时期就彷佛历史中的一个插曲,将出埃及记以来的联邦时期与以色列人在迦南的殖民时期一分为二。这种时期的区分和宗教的历史有极大关系,由于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是在以色列联邦时期形成的,它们在联合王朝衰败后成为了先知概念的基础,并在后来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韦伯讨论了早期以色列的联邦架构、以色列人与耶和华的独特关系、外国宗教的影响、宗教狂热的形式、以及犹太教祭司们对抗宗教狂热和偶像崇拜的斗争。他接着描述了王国的分裂、圣经的先知们在社会方面的态度、蛊惑人心的政客、宗教迷信和政治,以及先知们的道德观。韦伯注意到犹太教不只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始祖,同时也是现代西方世界崛起的关键因素,因为它影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政治社会学

在政治和政府的社会学上,韦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便是一篇名为《政治作为一种职业》(PolitikalsBeruf)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韦伯提出了对国家的定义:亦即国家是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这篇论文里韦伯主张,政治应该被视为是任何会影响到控制暴力的权力分配的活动。政治也因此是纯粹来自于权力。

韦伯提出了三种正式的政治支配和权威的形式:魅力型支配(家族和宗教)、传统权威(宗主、父权、封建制度)、以及官僚型支配(现代的法律和国家、官僚)。韦伯主张历史上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关系多少包含了这样的成分。他认为魅力型权威的不稳定性必然导致其被迫转变为“常规的”权威形式,也就是传统或者官僚型支配。同样的,他也注意到在纯粹的传统型支配里,对于支配者的抵抗到达一定程度时便会产生“传统的革命”。因此韦伯也暗示了社会会逐渐朝向一个理性合法的权威架构发展,并且利用官僚的架构制度。尽管韦伯庞杂的著作中暗示这种社会的理性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他自己十分小心避免进化论与目的论的逻辑。

韦伯在三种正当支配之外,还曾经提出意大利的城市共和政治是一种非正当的支配,可见他的支配类型学仍有模糊之处。他对民主政治魅力型领袖与官僚铁笼之间互动的悲观,也对后世的民主理论,特别是熊彼得的精英政治学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韦伯对魏玛民主的看法似乎预见了纳粹的兴起。

经济史学

从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马克斯·韦伯代表的是德国的经济历史学派“最年轻的一代”。他对于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知名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经典的对照了宗教在经济发展上产生的影响。韦伯的研究领域也与他的同僚维尔纳·松巴特相同,宋巴特则将资本主义的崛起归功于犹太教的影响。韦伯对于经济学的其它主要贡献(整体上也是对于社会科学的贡献)还包括了他在方法学上的研究:他对于解释社会学(Verstehen;此词来自德语,意为理解)的理论和反实证主义(又称为人文主义社会学)。

解释社会学的原则是社会学主要的研究范例之一,支持者和批评者都相当多。这种研究方式主张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永远不能彻底的归纳和记载,因为研究者必须一直有着概念上的认知才能加以探索之,韦伯将这种条件称为“理想形式”(IdealType)。这种理想可以这样子归纳:一个理想的形式是由许多现象提供的某些特征和成分所组成,但它却不会与任何特定的现象有着完全一样的特征。韦伯的理想形式成为他对社会科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韦伯承认这种“理想形式”是一种抽象的产物,但他主张任何想要了解特定社会现象的人都必须有这种理想形式,因为与物理的现象不同的是,社会科学还牵涉到复杂万分的人类行为,而这只有可能以理想形式的方法来加以解释。理想形式的概念,加上他的反实证主义的立论,可以被视为是他对“理性的经济人”的方法论假设的辩护。

韦伯并且公式化了社会阶层的三大要件理论,主张社会阶级、社会地位、和团体(或政党)在概念上是不同的要件。

1.社会阶级是以在经济上与市场的互动所决定的(物主、承租人、员工等等)。

2.社会地位是以非经济的成分如荣誉、声望和宗教构成。

3.政党则指一个人与政治界的联系。

而这三种要件都会影响到韦伯称为“生涯机会”的结果。

韦伯对经济学还有其它一些贡献:包括了经过认真研究的罗马农业历史,和他在《经济和社会》一书里述及的唯心主义及唯物主义两者对于资本主义历史的影响,韦伯也在书中呈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批评。最后,他在《经济与历史》(Wirtschaftsgeschichte)中的仔细研究则可以被视为是经济历史学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美国教授联名上书否定“进化论”是真的吗?

基督教论文写作方法,艺术史专业硕士该怎样锁定论文的开题?

其实这种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其新闻的真实性还有待考察。即使真的发生了,对于科学界也没有任何的影响。究其本质,无非就是教会势力进行的一场科学反动。

之前也曾经发生过多次,所谓的“科学家”联名上书反对进化论的闹剧,最后被证明,居然其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生物科学家。其中不过是一些哲学家,一些经济学家,以及一些教会学校的老师。真正的生物学家是不会反进化论的,他们最多提出一些局部修正的建议。而且,想要推翻、否认掉进化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迄今为止,进化论遭遇了无数次猛烈的抨击,但是依然岿然不动,反而越来越牢固。

如果想要彻底的否认掉进化论,并不需要什么上书,也不需要联名,只需要一篇有分量的论文,就可以做到了。在科学上的争辩,并不需要很多人的联名上书的举措,而唯一只认可有分量的论文。如果论文得到了同行(科学共同体)的认可,这样就可以了。我们在世界上所有的权威科学期刊上,都找不到任何自称彻底推翻进化论的论文。一篇都找不到。

这个所谓的很多科学家推翻、否认进化论的闹剧,注定会无果而终,也必将被证明不会得逞。他们本质上,和反转基因也是一致的。在国际上反转基因的,确实有科学家参与其中。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主流的基因生物专业的生物学家会参与进去。不过都是一些受宗教团体资助的,有学术问题的人,才会参加。

在那个所谓的“科学家”联名信中,提到某些生物化学家的观点,说进化论的观点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进化现象。其实这些观点并没有错。但是蓄意反进化论的人,就会拿这些观点以偏概全的彻底反进化论,这是错误的行为,是故意在带偏舆论。古典的生物进化论,和现代进化论是大不相同的。在达尔文时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当时的进化论是粗糙的,有局限性的。这是不可避免的。而现代进化论,建立在高等数学,胚胎学,DNA技术,分子生物,人类学的基础上,早已经牢不可破。而且与古典的生物进化论相比,已经大大的改观。虽然还有一些局部的局限性,但这并不代表进化论学说就可以被推翻了。即使证明了达尔文本人的很多错误,也早就与进化论没有关系了。现代进化论早就不是达尔文时代的老进化论。

科学,并不是被推翻的。科学也不可能被推翻,她只能被修正,被超越。现代进化论超越了古典进化论。现代知识超越了古典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化的产物。生物进化论并不是假说,她早就脱离了假说的阶段。她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得起考验的科学理论学说。

如何复兴传统文化?

为什么要复兴传统文化呢?是今天的生活让你过得不舒服吗?还是你觉得今天的人生活都堕落了,要到古代文化中寻找解决的办法?我首先反问题主一个小问题,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大红大花的衣服都是给男人穿的,女人反而穿的比较素净,穿大红大花的衣服的女人会被认为是庸俗的,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如果要复兴传统文化,让男人都穿上大红大花的衣服,题主觉得舒服吗?反正我是无所谓,如果题主的感觉跟我一样,可以继续提倡复兴传统文化,如果题主觉得不舒服,那就不要嚷嚷复兴传统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