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 一剪梅李清照写成现代散文?
  2. 同样是写闺怨词,为什么李清照受人追捧,而朱淑真却被唾弃?
  3. 李清照当知无愧作为才女第一,那谁能排在她后面作为第二呢?

一剪梅李清照写成现代散文?

李清照的一剪梅写成现代散文如下:

初秋,原本茂盛的一池荷花都已开败,看着枯败的荷叶,她不禁想起相公临别时的叮嘱:“易安,自己一人在家要多保重,我到了京城会给你寄信来的。”一别多时,秋意渐凉,远方的他还好吗?

轻轻解下外面的罩裙,拎起衬裙跳上泊在湖畔的小舟,她仿佛回到少女时代,也想泛轻舟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可是,月光映亮了天上的云彩,带着轻愁洒在她身上,使她不禁担忧起远行的相公。为什么,大雁都飞来了,你还没有寄信回来呢?

一阵风过,吹落了岸上几簇菊花的花瓣,那几簇菊花孤苦伶仃的在风中颤抖,消瘦的枝干像极了此刻的她。她看着荡漾的湖水,忍不住轻声低叹。花自飘零水自流,它们读不懂相思之苦,他们读不懂离人孤寂的心。秋上心头,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的泪滑下脸庞,打湿了怀中抱着的衣裳。她静静坐在船头,紧锁的眉头尽管渐渐舒展,但萦绕在心头的相思却始终徘徊不去。

依稀间,她听到有人在岸边喊她,那声音,像极了离家已久的相公,她猛然回头,岸上却空无一人。她抓紧衣服,泪流得更汹涌了。为什么,每次都听见是你,每次都没有你呢?

不知何时飘起的小雨,打在残荷上,在在这静谧的湖上听得清清楚楚。这总不断绝的声音,好似连绵的钟声,一声一声敲在了她的心上。

同样是写闺怨词,为什么李清照受人追捧,而朱淑真却被唾弃?

朱淑真和李清照同为宋代著名女诗人、女词人,同属于婉约派词人,均擅长写闺房中的喜怒哀乐,展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历程,极高的文学才华让她们创作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被后世誉为宋代词坛双璧,有“李朱”之称。清代陈廷焯评价道:“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意在说明李清照与朱淑真的创作能力相差无几。然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词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称其为“词中巾帼”、“婉约之宗”,朱淑真的词却如沧海一粟,甚至被人唾弃。本文从二人的身世对比、诗词题材的对比和诗词意境的对比来分析其地位为何一“踩”一“捧”。

身世遭遇对比:李清照情感顺畅,朱淑真命比纸薄

李清照议论文素材摘抄,同样是写闺怨词,为什么李清照受人追捧,而朱淑真却被唾弃?

李清照生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父亲李格非是苏轼门下的弟子,饱读诗书,为官廉正;母亲王氏是北宋名臣王拱辰的孙女,写诗作文朴实无华,文学修养极高。李清照的父母背景虽显赫,但却从未以封建礼教束缚女儿,而是愿意让李清照保持着活泼开朗、自由洒脱的性格,对她的教育十分宽松,如李清照在14岁时便乘船寄情山水、饮酒作乐,在《如梦令·常记》中,李清照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一个“常”字,便可以看出李清照在年少时,经常出去泛舟游玩到傍晚,而非在家学女工、绣香囊,李清照常常出去玩,是李格非夫妇对李清照寄情自然的肯定,可“沉醉”一词就略显得李清照过于洒脱自由,在未成年时就饮酒作乐,竟然忘记回家的路,可见李格非夫妇对女儿的性格是十分包容,也很乐意女儿自由的玩耍。李清照在18岁时,嫁给赵明诚,两人互相爱慕、情投意合。成婚以后,夫妇俩诗词酬唱、收集文物,生活过得十分舒适惬意。只是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不得不暂离,李清照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所以李清照的闺怨词多是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夹杂着离别之苦。

而朱淑真虽出身于官宦之家,但她从小对爱情有无尽的憧憬,希望能够找到“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浪漫爱情,她在年少时,便写下《秋日偶成》,诗中写道: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阿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在封建社会,女性被纲常伦理所束缚着,而朱淑真却想逃脱这种束缚,大胆追求爱情,表露心迹。在这首诗中,“出合双鬓”象征古代女子已经长大到了待嫁的年龄,朱淑真在这一天学习画眉毛,打扮之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禁不住想象“未来的自己将嫁给哪位公子呢”?说着说着,朱淑真就开始寄托自己的希望,一句“分付萧郎万首诗”就将朱淑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懂诗词歌赋,与自己共赏美景、作诗对唱。于是,朱淑真便大胆去寻找自己喜爱的男子类型,果真还找到了喜欢的男生,两人情投意合,却不门当户对,朱淑真的父母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并不同意这门婚事,便给女儿安排了一门婚事,婚后的朱淑真如坠入地狱,丈夫满心的功名利禄、伦理纲常,与朱淑真的浪漫小心思格格不入,朱淑真深受夫妻生活的折磨,诗词中尽显怨怼之意,表达对爱情婚姻的忧愁怨嗟,以至于抑郁抱恨而死。

李清照出身名门,婚姻美满幸福,词中有闺房之乐、闺房之思、闺房之愁;而朱淑真虽出身官宦之家,却不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在封建势力的安排下,过上了愁苦难捱的婚姻生活,词中多是对爱情的幻想、婚姻的哀怨,更多的是闺怨之意、怨怼之心,难免窄化了闺房诗词的丰富性,故不被后人称道。

诗词风格对比:李清照有“丈夫气节”,朱淑真望尘莫及

李清照和朱淑真同属于南北宋交替时代的女作家,文采十分相似,均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婉约,被后人评价为前者“能曲尽人情,轻巧尖新,姿态百出”,后者“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这句评价出蕴含着对李朱二人诗风的对比,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多样,而朱淑珍的诗词却只能含蓄表达意中情感。当代学者索洁更是用“丈夫气”和“闺阁气”来概括李清照和朱淑真诗词作品的风格。如二人同以“爱国烈士”为诗词内容,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作此词时,已经44岁,正处于颠沛流离的奔走中,当时宋徽宗、宋钦宗二人弃城北上,宋高宗赵构即位于南京,李清照目睹国家的战乱与动荡,看到岳飞满腔热血、战死沙场,写下这首词,来高亢岳飞的爱国,开篇即指出人活着应树立做豪杰的理想,死了也要成为鬼中国的英雄,表达了内心无所畏惧的人生姿态,又讽刺了当政者的懦弱无能,对国家沦陷的愤懑之意。而朱淑真也以“项羽”为题材,写下《项羽两首》:

①自古兴亡本是天,岂容人力预其间。非凭天意凭骓逝,骓不前兮战已闲。

②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朱淑真的这两首诗中均表达了“天意”的因素,他认为项羽虽为时代英雄,却未能战胜刘邦,是天意让他灭亡,这是他失败的最大原因,言词之间虽肯定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却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项羽的气节。朱淑真对爱国烈士的描绘娓娓道来,却平淡无奇。

李清照的诗词中敢于直面战乱的悲痛,写下“凄凄惨惨戚戚”的佳句,也含蓄表达了内心的悲愁苦闷,她将人生遭遇与时代慌乱融为一体,被清代沈曾植在《菌阁琐谈》评价为:“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体现易安的豪迈不羁、爱国之心;而朱淑真被清代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道:“即以词格论,淑真清空婉约,纯乎北宋。易安笔情近浓至,意境较沈博,下开南宋风气”。可见朱淑真的情语过于浓烈,风格单一,所以不被后人称颂。

诗词意境对比:李清照的词是“情语造境”,朱淑真的词是“情曲写境”

“意境”一说起源于唐代,它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概念,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之三境”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认为,物境是自然景物的境界;情境是诗人强烈情感创造的境界;意境作为最高境界,它是诗人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道出宇宙人生的真谛,表达深刻的启迪和领悟。李清照的词中多“意境”,而朱淑真的词是“物镜”中夹杂着单一的“情境”,未突破两者的融合,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如李清照在《一剪梅》写道: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中,李清照记录了自己与丈夫的离别之苦,她以秋天里的“残藕”为景,一个“解”字,一个“独”字勾勒出易安心中的孤独心绪,抬头突然看到雁子翱翔,便想到是家书抵达何处?一个“回”字,将大雁与词人心中的感情沟通起来,像是大雁在告诉易安“我传达的不是你的锦书”一般。李清照是一个旷达的女子,她在下阕写花开花落、水流四方是自然之情,无需感慨,这心中的愁绪不如分成两份,减轻负担,却发现这愁根本无处消解,刚下了眉头,就又涌上了心尖,生动的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李清照写景又抒情,词句间创造出望夫词的愁绪意境。而朱淑真在《减字木兰花》中写道: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在这首词中,朱淑真连用五个“独”字,独自行走,独自生活,独自唱歌,独自饮酒,独自休息,营造出有一种凄惨的情境,这是朱淑真在经历不幸婚姻、与初恋男友分离、被亲生父母唾弃之后的生活景别,词人一个人过着冷暖自知的生活,不禁泪流满面、愁病交加。朱淑真用“情”写词,感叹人生遭遇,抒发强烈的愁苦心绪,营造一幅忧愁、孤独、寂寞的“情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李清照以“情语造境”的手法寄情于景,含蓄委婉、行云流水的表露内心的情感,而朱淑真的“情曲写境”将意象信手拈来,营造闺阁女性的生活方式与情感心态,这一点,是不能与李清照比拟的。

结语

李清照与朱淑真同为宋代文学史上的璀璨星光,改变了词坛“男子作闺音”一统文坛的创作局面,她们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更加真切自然、细腻委婉的表达女性的情感历程。而二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却相差甚远,李清照以“人工天巧,可谓绝唱”的评价,占据“巾帼女词人”的地位,朱淑真却被评价为“出笔明畅而少深思”,被认为是“率性而为”,饱受后世非议。朱赵二人均生于官吏之家,却有着不同的家庭氛围,导致二人的婚姻生活各有所异,这难免窄化了朱淑真的创作题材,将自己束缚于闺怨之中;反观李清照,自幼形成豪迈洒脱的性格,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词,扩大了婉约词的意境风格,她以小见大,含蓄表达家国之情的诗词,深受世人喜欢,并给予极高的社会评价。

作者:蔡小记

李清照当知无愧作为才女第一,那谁能排在她后面作为第二呢?

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作家,词尤为杰出。她的词,清新雅洁,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而且婉约中不乏豪放,世称“易安体"。

中国古代才女很多,其名次也是不大好排定的。。仅就宋代来讲,能与李清照齐名的,据《朱晦菴语录》的评价:“本朝妇人能文,唯李易安与魏夫人。"

魏夫人者,名魏玩,字玉汝,襄阳人。她自幼博涉群书,于诗词造诣颇深。年长后嫁与进士曾布为妻,夫妇常相唱和。她在《戏文肃》中有“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金马并游山学士,朱幡相对雨诸侯"等句,为时人所传颂。魏玩一生写作颇多,其作品编为《魏夫人集》。

与李清照相比,魏玩的作品影响要小得多,但也无愧才女的称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