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行动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知识的验证,这是我一直崇高的zhi真理。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我所推崇的无上箴言。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大意是:广泛的学习,详细的询问,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慎重地思考,做出准确的辨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

这也是一种知与行的关系。先知而后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亲身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记得刚上初中时,一时间不适应这种快节奏,制定了很多学习计划,希望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制定了却没能去做,学习自然不会进步。后来,爸爸发现了这种情况,便向我讲了这条格言。他说:“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种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让知与行结合起来。知是行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行又会进一步促进知的深入发展,只有这样才会更快的进步。”爸爸的一番话,不仅使我醒悟,也因此让我喜欢上了这条格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发现了很多人因为做到“力行”、“审问”而有所成就。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使墨家成为春秋著名的学派。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各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无数实例证明:那些仅仅靠书本获得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取得成就。而得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除间接经验外,还可在实践中获得。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初中议论文范文800字 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议论文?

在一片缠绵而又朦胧的夕阳的映衬下,我背着书包走在幽清的巷子里。一个人的漫步,总能激发起人的心绪。

青春是一个梦,里面充满了幻想与憧憬;青春是一首歌,值得去聆听去品味;青春是一段诗,用心去体会可以感受到它的美妙和韵律。因为青春有机会去拼搏、有能力去创造、有勇气去面对生活。这是青春的优势所在。

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机遇,却没有去把握时机,为理想而奋斗,那这个人就忽略了一点,青春最为重要的一点:修炼。

有位先哲曾经说过:“如果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在人们的面前时,贤人会珍惜,碌碌无为的人只会遥遥观望。”设想,青春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毫无疑问我们定会去做贤人,那如何珍惜青春,把握青春呢?

我认为一个人的青春可以通过三个层次逐层完成:首先,制定适当的人生目标;其次,向着目标不断为之努力;最后,当自己成功时可以骄傲地喊出:“我成功了”。这就是青春的修炼过程。

很多人爱把青春与叛逆对等,爱把青春说成是最具个性的时期。日本民间有一种说法:所有的孩子都是狐狸幼崽的幻象,随着岁月的推移,将他们的魂魄分散到人间,直到青春到来后,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当然也只是神话,但无疑也体现了青春的重要意义:全新的生活。

由此可见,当青春正旺之时,作为新时代领军人物的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把青春的精神展现在生活中,服务于社会里。

想着,思着,路旁已亮起微弱的路灯,街上也多了几分繁华。我怀着自信与对未来的憧憬向着梦的方向健步走去。

人生路漫漫,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却是惊涛骇浪。我们应该学会在阳光中欢笑,在风雨中坚强,在迷茫中抓紧希望,勇敢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应运而生议论文?

这是指出生的正逢幸运合适的时间点,说明一种事物或人物生来就是为推动事件或历史,被人们所认同或称赞。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在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初而成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教出山。他就是应运而生的,没有太大的家族背景,没有可靠的关系网,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当上一国之军事、相父,一手操办的赤壁之战、三分天下。

因此,应运而生议论文就是评价人或事物顺应历史和时代的潮流而生的发表观点议论的文体。

高三了怎么写好议论文呢?

写好议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论点。议论文的核心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要素中论点至关重要。对论点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一)观点正确。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符合辩证法。论点不正确,即使能自圆其说,也只能是文字游成诡辩。

(二)态度鲜明。所谓鲜明,一是所表达的观点少须明确,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必须旗积鲜明,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三)语言明快。提出论点所运用的语言形式必须犀利明快、斩钉截铁,不能让论点“千呼万唤不出来”,更不能“偷换论点”或“转移论点”

二、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客观事实有和科学道理。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恰当、典型、真实、充分。

(一)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历史事实、名人典故、自己的亲身经历、统计数字等。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做论据,是最有说服力和教育力的。

(二)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道理”,包括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述,名人典故、自然科学、定律、公式,报刊的言论等。作为论据,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的提炼、概括的结果。

三、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和方法,它担负着“怎样证明”的任务。论证分为两大类:

(一)立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论据证实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性:

(二)驳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破”,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论据来驳斥错误的或反动的言论,也就是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展开论证的时候,或以立为主,或以破为主,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除以上三点外,文章的选材与结构也很重要,《作文公式中学版》有专门针对议论文写作方法的讲解。

穷而后工议论文800?

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题记

有多少古人能在千古岁月的打磨下愈发的光泽。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惟有东坡万世流名,被世人传颂。

诗人穷而后工,千古岁月的打磨那堪比人生几十载春秋风雨的锤炼,但东坡依旧高声吟咏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山河安稳,宦海中的苏轼就像一根浮萍饱受政治风雨的吹打。

二十一岁出川入京,金榜题名,初入仕途,满怀仁政理想的他却不与世俗同道。十年仕途不顺,已近不惑之年,壮志仍未酬。他哀叹民生之多艰,却不能救民于水火。独饮一壶失意,酒力压不住愁情,失意渐渐深入傲骨,他不容与王党共仕一朝,便自求外放。他也曾像王勃那样感叹:“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便拂袖转身,坦然踏上了漫漫谪居路。

贬谪之路多穷困之时,东坡的愁情却掩不住豪情。密州出猎,一蹄红尘,蹄印深埋愁情,豪情便涌上心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历经乌台风雨,他的生命回到了原点。泛舟游于赤壁,扁舟载不动愁情却满载了豁达。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孤牢铁窗的孤寂,他不禁悲从中来,哀叹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却无处施展,面对水波不兴的湖面,他陷入了沉思。清风徐来,缓缓吹散了愁情,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在山水之色中,羽化登仙,与明月长终。此后乐情于山水的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乐天派豁达的看淡了功名尘土,但却也理不清如麻的情丝。爱情割断愁肠,亲情抚慰心伤。

谁不曾为爱情受尽煎熬呢?柳三变为伊人不悔衣带渐宽,李易安思夫君情愿瘦比黄花。这般的情深意切也不及苏轼“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之苦。千里孤坟,十年天各一方,夜来幽梦,如今梦里还乡,只怕尘土满面,两鬓如霜,纵使相逢,却也不识旧时情郎。梦想与现实的交错,产生的却只是陌生。无限的愁苦却只能化作无言的相思泪。诗人断肠而后工,一曲悼亡,字字珠玑带血。

人生千缕情丝,岂会只困于爱情的磨难?差知密州,手足七年未得团聚。中秋佳节,只叹月晴月阙,挥笔而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吐情亲之苦。身陷乌台,看淡生死,只为与兄弟诀别,于是挥笔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以叹亲情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