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一,初中作文不错,但是到了高中不会写议论文,应该怎么训练,看哪些书?

孩子进入高一以后不会写议论文,这是正常现象,作为有20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我用最通俗的话来简单介绍一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实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讲道理,针对一个话题,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让人信服,那你的道理就讲通了。打个比方说“你为什么不去学校读书?”我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回答:①我成绩不好。②学校不好玩,一个朋友都没有。③学校的老师很凶。④我想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把每一个点展开来解释,解释明白了,最后总结:所以我不喜欢去学校读书。议论文的写作和我们的讲道理是同一理。大致经过这四个阶段:

第一步,确定一个论题。就是你这篇文章要论述的话题。这个基本上都是题目要求规定了的,比如说“高中生可不可以用智能手机”。

第二步,明确观点。在文章的第1段,你就要明确你的观点,“我认为高中生可以用智能手机”或者“我认为高中生用智能手机弊大于利”。

第三步,针对第1段明确的观点开始论述。为了让读者信服,一般要三个以上的理由才有说服力。每个理由自成一段,可以用事实作为论据,可以引经据典,只要对你的这条理由有证明性的都可以采用。

第四步,结论。你已经感觉自己的道理说通了,能把别人给说服了,就进行最后一步的总结,再一次明确你的观点。针对上个题目“智能手机对高中生的学习利大于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现代的科技成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希望校方允许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机”。

经过以上四步以后,你就写成了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当然,如果要写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议论文,需要我们对标题,开头方式,论证的方法等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在这里我只能用最简单最通俗的方法来介绍议论文的大概写作模式。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高中议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的作文好,应该选文科里的什么专业?)

高中生的作文好,应该选文科里的什么专业?

高中生的作文很好,应该选择文科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或者是汉语言专业,也可以选择新闻学专业,因为在文科专业里,这些专业和写作,阅读的关系最大,最为密切。学生还可以选择应用语言学,秘书学。这些专业都能发挥考生的特长,适应考生的潜力,满足考生的爱好和兴趣,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就业的竞争力,所以,可以推荐考生选择以上专业。咨询更多高考问题,请关注有着40年丰富高考志愿填报经验且无一例考生滑档的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或者关注陕西省目前唯一正规注册的,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审批的专业权威机构一一西安市户县金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中心(百度可以查询,辨别一切真伪)。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有;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湖南文理学院华侨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宁波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南昌大学贵州大学渤海大学聊城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宁夏大学青岛大学曲靖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台州学院天水师范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延安大学扬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厦门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90.天津大学

在2018年本科新闻学专业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并列榜上第一名,现在将全部的新闻学专业排名推荐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浙江万里学院,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渤海大学,上饶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新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宿州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大学,河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西藏民族大学。

从小到大,你写过的最好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谢邀。

高中时写议论文,当时的语文老师是我们的副校长。布置作业时有些小BT……因为经常都是让我们自己反驳自己的观点。

我记得有一次的作文是《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像我这种立场观点很明确的人,可想而知,一篇写起来如丝般顺滑,另一篇憋了一个晚上才东凑西拼的得以交差。

自然,一篇高分,一篇被当作反面典型……

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语文老师就在教育我们某些观点。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用现在职场流行的就是需要灰度,不能太黑白分明。

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道理都是需要经历后才会明白。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能通过哪些渠道积累作文素材?

推荐你可以搜集一些高阶词语作为更好的作文素材

高级词汇本身来说,是我们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但是我一直觉得所谓的“高级”,并不是一些生僻的,没有别人见过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作文中用的时候,阅卷老师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那对于作文提分来说效果是不好的。

那么在我认知中的高级词汇是什么呢?

先说结论,在我认知之中,我以为,所谓的高级词汇,是一种对于客观事实的准确描述。

为什么需要高级词汇?很简单的道理,客观世界所具有的事物,和我们语言描述,不可能实现一一对应的关系。

只有名词能够一一命名,比如苹果,生梨这些存在的事物,我们会给予其命名,但是如果一些抽象的,思维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做到绝对的量化,又如何做到逐个的命名?

然而,“只有能够被描述,才能够产生深刻的思考”。如果一样东西没有一个很好的词语进行描述,我们又如何对于这个问题,产生深入的论证呢?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高阶词语,是我们对于思维方式的更加准确,更加具体的命名。

如果对于前面所说的东西没有看懂,没关系,我们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让大家明白:

比如我在课上非常强推的一个高阶词语,叫做“效能感”

这个词语本身来说在作文之中会有非常好的应用,同时如果能够把这个词语很好的去使用,升格很多作文的主旨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那么首先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叫做效能感?所谓的效能感,首先我们去查一下百度百科:

所谓的效能感,第一种是个体效能感,个体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也就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产生对于自己能不能做好一个行为的预估,一般是以能力为主要的方面,有些人对于自己个体效能感强大,这个时候一个人就会更加自信,他会倾向于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而有些人对于自己个体效能感比较弱小,这个时候他就会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相对较弱的期待,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用巧合,用一些外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那么某种意义来说,如果你知道了,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对于自己能力的预估这个行为是用“效能感”来表述,那么很多文章来说,你在论证的时候,就能够实现升格

那么首先效能感过低,其实已经可以指向很多题目了——

比如说第一道题目,一道上海卷的模拟卷,题目是这样的:

崇明:拼命想时想不到,不想时答案却走了出来,那是常有的事。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不经意中走出来的答案,一定是以前想过的老问题。所以说,以前想的越深,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机会就越大。

这道题目本身来说,说的内容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样的主旨。

但是如果我们细想的话,文章想叫我们写的是,我们过去只有积累的越多,我们才能够让自己灵感迸发的可能性越大。

那么接下来我们想一下,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踏破铁鞋”?

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于我们对于自己个人的效能感过低了。

我们觉得灵感创意本身是偶然的发生的事物,与我们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无关而与很多偶然性因素有关。

而正式因为我们对于自我能力的效能感太低,才会带来问题:我们只愿意去等待机会的到来,但是却不愿意去通过积累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那么这个时候,当题目告诉我们的是,其实很多灵感源自于我们积累的时候,更加本质的认知就在于,我们需要提高我们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期待。

再比如我们18年虹口的二模卷:

虹口区网络流行词“佛系”,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指一种怎么都行,无须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一切随缘。该词一出迅速流行,更有不少人自称佛系,有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员工、佛系学生等种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的内容是关于“佛系”的,那么对于“佛系”这问题本身的认知,我们又能够在作文中得到一个非常好的观点。

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佛系”?

其实佛系背后指向的,还是我们年轻人“效能感过低”的认知实质——我们认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并不能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对于世界的改变。

正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努力所带来的结果影响太低,所以导致了我们选择“一切随缘,无需走心”,通过内在我自我暗示性的安慰来获得内心的满足于解脱。

那么全国卷来说,这种题目也经常考

比如:

【201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那对于这道题目来说,我们要三思的还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热爱劳动了?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了?还是我们认为,在工业社会中,日新月异的科技面前,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我们对于“个人效能感”感知的削弱。

然而,如果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我们就说,其实劳动本身,还是有它所具有的意义的,而我们效能感削弱带来的,是对于劳动的否定。

但是我们在当下,我们要说的,还是要热爱劳动,毕竟劳动本身是具有亲社会价值的,劳动的协作给我们人和人之间带来的由共谋而形成的聚合力,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价值。

是不是知道了如何使用“效能感”这样一个高阶词语,我们就能够真正意义上对于“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这句话本身所指向的世界观做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描述了,而当你能够描述了这样的世界观,深刻的思考也就逐渐能够产生了。

而效能感强大,会给人带来自信,但是效能感过强本身来说,却也会带来问题,就比如我们对于自己能力预估过强,会对能力之外的其他影响结果的因素予以否定。

比如我们今年2019年的上海卷,就是在说这个问题:

【2019年上海卷】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异域风格的音乐本身能够让我们对于“中国味”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这个是世界观,但是为什么我们之前不知道去运用于异域音乐?其实就是在于我们对于“个人效能感”太过于强烈了。

当我们对于自己本国文化产生过度强烈的效能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生很多问题,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度强大的个人效能感会让我们产生对于自我过度的自信。

而自信带来的是对于自己产生膨胀的认同——它让我们对于任何其他文化,不再以“借鉴”作为行为指向,而是以“印证”作为行为指向。

那么“印证”作为行为指向,就会带来问题——我们看到其他文化,我们一位的想要通过比较来战胜对方,从而加固自己的自信。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从其他文化中获得可取的信息与文化。

也正因此,当事实证明借鉴异域文化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文化的进步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当降低个人的效能感,我们除了要有文化自信之外,也要让自己处在一个“可以被改变”的状态之下,从而让自己拥有可以被改变的余地。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我们描述出了“效能感”,也实现了对于这篇文章更加深刻的论证。

个人效能感的过强和过弱所延伸出的问题有很多,而当你能够描述出效能感这一个关键名词的时候,那么接下来你作文的写作,就有了让作文变得深刻的渠道。

那么除了个人效能感之外,效能感本身来说,作为对于行为是否能够对于结果做出改变的期待,我们还能够写的,就是我们对于某一个行为,也会产生效能感的预估。

而对于行为的认知来说,我们之所以会在一些情境中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其实究其根本来说,是在于我们对于行为会产生错误的结果预期,而过于强大的,或者过于弱小的结果期盼,是我们做很多事情非理性的根源。

就比如说那些单向度的文章,其实都可以这样去论证——

比如上海去年杨浦区的二模卷:“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多么奢侈,因为是母亲亲手绣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重新缝洗一次。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她要到河边去洗,拿木棒槌打,被单洗完以后,用洗米水浆过,等到大太阳的时候把被单搭在竹竿上晒。我盖被子的时候,被单上就有阳光和米浆的味道。我想现在全世界买到最贵的名牌被,大概都没有那么奢侈。”——蒋勋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那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的概念,文章告诉我们,阳光和米浆的味道,是比最贵的名牌被,更奢侈的东西。

而究其根源,是在说我们对于“物质占有”所具有的效能感过强,导致了我们忽略了,这个世界上,“非物质性”的事物,那些来自于精神世界的的满足的东西,同样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价值的。

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加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其实究很简单了,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降低对于物质占有所指向的效能感,对于精神世界满足所指向的事物,产生更加强大的效能感,毕竟,精神层次的满足,也是一种与幸福相关的价值指引。

是不是这篇文章,也可以论证出来了。

类似的题目就太多了——对于物质占有效能感过强

而对于另外一些文章来说,比如和亲社会价值,社会冷漠价值相关的文章来说,其实就能够通过“效能感过弱”来解释。

比热下面一道作文题目:

18年二模上海闵行区的作文题目: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其实,我们往往不明就里,只凑了个热闹,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成为事件的忽视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这篇文章指向的是什么呢?其实还是可以用效能感去解释。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就可以去讲,首先第一个,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关注,而只是凑热闹?其实在于我们当下人的冷漠,而社会冷漠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于互助这个行为,所指向的“效能感”的预判,过低了。

我们在当下的陌生社会中,却是很多人萍水相逢,我们互助这个行为给我们带来的行为收益在一些时间不尽如人意。

但是我们却要对于“互助”这个行为本身所指向的价值,要产生真正正确的效能感——我们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互助与关注这个行为,却是在陌生社会中,不一定会带来直接受益,但是却会带来间接受益——关注能够带来的,是我们对于社会互助的期待做到提升,而对于社会互助的期待,是一个人执行亲社会行为的原动力。

——我之所以乐于助人,是因为我知道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会帮助我。

而当我选择凑热闹冷漠的时候,其实会带来最大伤害的,就是我们对于互助这个行为本身的期待被降低。

被降低的互助期待,最终带来的,是集体的的冷漠,而这一次冷漠的你,当你下一次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回应你的,也只会是他人的冷眼旁观。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于互助本身来说,效能感过低,带来了冷漠,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于互助这个行为,产生正确的效能感。

综上来说,正确的个人效能感,正确的对于行为的效能感这两个高阶描述,能够让我们对于很多文章进行认知。

而对于效能感最极致的用法,我们来看一道最难的题目——

这道题目是16年的上海浦东二模卷,题目是这样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那这道题目,首先第一个,从审题角度来说,我们会认为,文章的论点应该写的,是“顺应才是更好的审美方式”。

那么顺应应该怎么写呢?其实对于文本认知来说,也不是太难,我们也要从效能感去写,只是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效能感的写法就相对来说复杂了不少——

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顺应?

其实从效能感的角度来说,是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往往能够对于“做加法”的行为,产生效能感但是却很难以对于“不做减法”这个行为,产生效能感。

比如说,我知道,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所以我知道的是我们往往很多时候,努力会给我们人生带来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对于类似于努力这种“做加法”的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是有期待的。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还有一个特质,在很多时候,一个行为如果“不做减法”,那就是最大的收益。

就比如如果你们老师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中途,你要给你们老师送一个保温杯。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尽可能让自己存在感降到最低,送保温杯的过程越低调越好,在这个过程中你任何刷存在感的行为,都非但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反而还会造成影响和破坏。

那么这个情景,我们就说,“不做减法”,是最大的收益。

但是我们对于“不做减法”这个行为本身来说,是最难以产生效能感的,但是确实又有这样的情境——你做的越多,其实带来的损失就越大。

而这篇文章,“顺应”这个行为来说,也是“不做减法”。

对于庞大的自然来说,人为的任何自以为是的干扰,都会打破自然平衡,对于自然带来破坏

而这个时候,你做的越少,其实是对于自然的美的最好的保护,而这个情景,就是“不做减法”。

而之所以很多人做不到顺应,就是在于,他们对于顺应这种“不做减法”的行为,产生不了正确的效能感。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对于“顺应”这个行为本身,产生正确的,合理的效能感。

那么如果你这样去论证,这篇文章又能够写的很深刻了。

在那一年,我一个学生,这样写这篇文章,最后作文得到了一类上。

所以类似于效能感这样的词语,才是我们所谓真正意义上的“高阶词语”。

这些词语我在课上来说还是做了很多的储备,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更新。

而如果你耐心看完这篇文章,把效能感这个概念理解到足够深刻,那么对于作文本身来说,就能够往前走一大步了。

以上

高考语文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吗?

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下水诗文”。

谢谢邀请。

学生在学校读书十二年,阅读和写作的文章,从体裁来看,可以说很全面,归纳起来就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三类。小学阶段,当然是学习写作简单的记叙文:从造句说话,到100字、200字直到600字。中学六年,初中三年以学习写作记叙文为主,也写说明文、议论文,一般要求不少于600字。高中三年以学习写作议论文为主,同时要继续进行说明文、记叙文的训练,一般要求不少于800字。从历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考场作文来看,大多数都是不限文体,有时候不让写诗歌、戏剧。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让阅读一则寓言(从略),根据要求作文: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作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再如,看图片:

所以高考语文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

下面以历年高考作文为例做简要说明:

一、2001年高考话题作文(见上),就有不少考生写成记叙文:

蒋昕捷的《赤兔之死》就是典型的寓言故事;《百元钞票的自述》也是寓言故事:作者借一张百元假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揭露那些失去“诚信”后的人们助纣为虐的丑恶行径,在假钞痛苦的呐喊声中,我们看到了作者那颗呼唤“诚信”的美好心灵;《一地梨花》更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作者写了“一个除了两脚泥巴,除了做生意总亏本,除了训斥我的虚荣而只有一种品质”的“父亲”,承包梨园、料理梨树、与客户签了合同、梨子却被虫咬而赔偿的故事,表现“父亲”的诚信。

二、2018年、201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议论文、记叙文)二选一:

三、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如下图:

河北考生王心仪的《感谢贫穷》,是一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记叙文,作者写实境,抒真情,感动得许多人流泪。

用不着多举例。考场就是赛场,只要你不出格,不犯规,你就要扬长避短——

如果写记叙文是你的拿手好戏,你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