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是一种修辞手法吗?

不是,递进应该是写作手法。

递进就是按一定顺序推进,由浅入深。如果我们遵循的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在文章中可能就是一个递进式的结构;如果我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认识问题,在文章中可能就是总分式+并列式的结构;如果我们能从正反两面来思考,可能就还有一个对照式的结构,等等。按照大小轻重本末先后等一定的次序,对三种以上的事物依次层层推进。这种思路遵循的是议论文的核心逻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也有人把它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因为写文章,不光是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更要让人明白该怎样去面对现实事务。如果作文题目里,提出的是“要怎样去做才对”这样的问题,适合采用这样的思路。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特点?

高中议论文的文体结构是什么?

一、并列式在论证思路中,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就是并列式。

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并列结构的外部语言标志有“首先”、“其次”、“再次”,或“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并列式结构模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并;模式:本论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列;结论(照应全文)。二、层进式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三、对照式就是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见并加以对比;或者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种事物或意见。对照式结构模式:引论(提出论点);论点论据(事实、论据)小结;本论对照;论点论据(事实、论据)小结;结论(评析照应)。对照式结构大多是将正反两方面材料组合在一起,使二者互相对照、比较,或用另一种或几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一种意思),从而获得泾渭分明、是非判定的论证效果。

关于英雄的议论文递进式?

我的爸爸是一位人民警察,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赶往重灾区关庄镇,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爸爸和其他几位警察叔叔首先赶到学校。学校的房屋倒的倒,塌的塌,一片狼藉。他们冒着余震中房屋不断垮塌的危险,将全校师生安全地转移到大操场上。在清点学生人数的时候,老师发现少了一位同学,有同学报告说:那位同学上厕所去了。爸爸听到后,一个箭步冲向已经坍塌的厕所,那位同学果然被压在废墟下面,透过缝隙只能看到一张痛苦扭曲的血脸。时间就是生命,爸爸一边招呼着其他人前来增援,一边安慰他:“别怕,孩子,叔叔救你来了。”

同学满脸灰尘和血迹,被压在砖石下面动弹不得,殷红的鲜血顺着废墟往外流。爸爸不停地把砖头、瓦片从那位同学身上移开。可是还有一块最大的石板压住了那位同学的双腿,尽管爸爸使出了全身力气,仍然搬不开那块石板,看着孩子那渴望的眼神,爸爸心如刀绞,眼里含着泪花,不停地安慰、鼓励着孩子。

后来,其他几位叔叔赶来增援了,爸爸和他们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那块石板搬开,那位同学终于得救了。爸爸立即把那位同学送到了临时医疗点,向医生详细说明了受伤情况。那位同学躺在地毯上,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轻轻地对爸爸说:“谢谢您,警察叔叔。”爸爸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在这次地震中,爸爸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很少回家,但我和妈妈都理解他、支持他。虽然爸爸做的事很平凡,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就是英雄,一位无名英雄。

我爱我的英雄爸爸。

议论文基本结构?

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点例法举例

所谓点例法举例,也叫排比论证法。就是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一组相似的论据,然后进行归纳议论分析。运用点例法举例,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列举大量的例子,使例证全面而充分。此外,由于运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议论说理的力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使用点例式分析,要注意三点:一、几个事例的叙述角度要一致,要能够论证共同的观点,但又各有各的精彩;二、叙述语言要简洁,一般一个例子不超过40字;三、要在例后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质,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假设式分析

所谓假设式分析,也叫假设论证。就是针对前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得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运用假设式分析,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即先叙事再反面假设;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不……”“试想如果不……”,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

深思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或反问句,能使读者在读完本文之后,对自身或者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

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特点?

一、总分式

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在引论提出论点后,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

3、分——总式:议论时不是先提出论点,而是直接引用、分析论据,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归纳论点。

在这几种形式中,总——分——总式最为典型,它是议论文的标准形式;总——分式有关无尾,似乎给人以不完篇之感;分——总式开篇不定主脑,行文容易散乱。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和运用总——分——总式这一结构最为重要。

二、并列式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种平行关系,有的是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有的则表现在阐述中心论点的几个论据之间。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较为灵活,通常是把最重要的分论点或论据放在前面。

用并列结构阐述观点,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选择的分论点或论据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二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三、递进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其分论点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综合,并进一步使中心论点得到确立。

递进式要求选择不同高度,同一方面的分论点或论据来证明观点。

其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而是推进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因此,也有人把递进式称为“剥笋式”。

所要注意的是递进式至少要有两个高度的论点和论据,它分析事理的特点是层层展开,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