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演绎论证例子?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演绎论证——概念、写法与案例分析

夫辩者,将以是非之明,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摩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之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墨子?小取》

一、演绎论证与演绎推理

1.演绎论证

论证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即用某种道理或命题来说明另一种待证命题的过程。

演绎论证是论证方式的一种,指用一般性论据去论证特殊性论题的一种论证方式。

或者说,论证方式为演绎推理的论证就叫演绎论证。下面来看一个案例:

论题:铜是导电体

论证: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论据)

铜是金属,

所以,铜是导电体。(论点)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给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论据(所有的金属),最终证明了一个具有特殊性的论题(铜)。

由于演绎论证就是运用演绎推理进行的论证,因此,若要掌握演绎论证,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演绎推理。

下面将简要介绍演绎推理,以及演绎推理的典型表现——三段论。

下面将简要介绍最典型的演绎推理,即三段论。

二、三段论

1.三段论的定义

三段论,顾名思义,就是以两个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推理形式。

一般来说,范围最大被称为“大前提”,范围次之被称为“小前提”,最后的结果被称为结论。如下述案例:

原内容

大前提:法律都是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小前提:刑法是法律。

结论:所以,刑法是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判断“大前提”与“小前提”的依据并不是顺序,而是它所表述的内容范围。如上述案例,“法律”的涵盖范围是大于“刑法”的。因此,就算调换顺序,它们的性质依然不会变:

修改后(一)

小前提:刑法是法律。

大前提:法律都是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结论:所以,刑法是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同样,结论的顺序也是可以调换的。如:

修改后(二)

大前提:法律都是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结论:刑法也是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小前提:因为刑法是法律。

2.三段论的公理

公理指的是人们公认的不证自明的一般道理,如“地球自西向东转”、“太阳东升西落”等。三段论的公理具体如下,这也是所有三段论所必须掌握的出发点:

(1)肯定公理:凡是对一类事物的全部有所肯定,那么对该类事物的部分也有所肯定。

如:

所有人皆会死,(肯定了人类会死亡)

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是人的一部分)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2)否定公理:凡是对一类事物的全部都有所否定,那么对该类事物的任何部分也有所否定。如:

任何人都不是完人,(否定了人是完人)

英雄也是人,(英雄是人的一部分)

所以英雄不是完人。

这里,大家可以自行改写一下上述法律的案例,掌握三段论的具体写法。

高三语文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素材来自哪些书?

有哪些实用的高考语文议论文模板?

高三写过最多的作文就是议论文,那时写作文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是具体的写作模式:

1.开头开门见山,引出中心论点。

举例:

――引自《小事之中彰显人性之美的光辉》

分析:首段通过排比句直接引出中心论点:平凡的人于小事之中也能彰显出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拐弯抹角,不冗余,让读者对作者所要陈述的观点一目了然。

2.论据,即提出论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举例:

分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三个事实作为论证论点的论据,每个论据占两小段,用一句话引出下文的论据,每一个论据结尾有相关的总结。整体格式一致,使得文章错落有致,清晰明了。

3.结尾要做到首尾呼应,使中心论点更加突出。

举例:

分析:文章末尾通过排比句,联系实际劝告我们如果用自己真诚的行动去对待他人,我们也能彰显自己人性之美的光辉。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起到了呼吁鼓舞的作用。

补充:举例论证可举正例也可举反例,一般是三个正例或两个正例加一个反例,反例的作用是使论点更为鲜明突出。

最后:这样的写作模式是我高三写议论文期间一直沿用的,虽然会显得比较老套,没有新意,但对于写议论文困难户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模板,它不能保证你得高分,却可以保证你可以完整顺利地完成一篇作文,不至于得低分。值得说明的是,要在高考写作文时能够熟练地作用各种举例素材,还需要考生们平时多注意收集各方面的素材,以备考时之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各位考生!

高考议论文举例子论证应该注意什么?

举例论证是高考议论文常见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此法简单易用,只要你积累有足够的事例,写作议论文时大可任你驰骋。但是,要用好这种论证方法,以下四个方面必须注意:

1.事例的叙述要简洁,不可事无巨细,叙述无遗。一般而言,用作论据的事例在叙述时,考生在遣词造句上一定要注意简明扼要,经济有效,不可啰里啰嗦,拖沓冗长。

2.事例的叙述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所谓针对性,就是将事例中能论证中心论点的部分放大叙述,其余内容可适当删减。

3.事例的叙述要有侧重点,不可平均用力。这一条同前述的针对性有相同之处,但针对性是从论点的角度讲的,侧重点则是从事例的角度讲的。虽然如此,但侧重点的选择同样要依据所论证的中心论点来确定,即对事例中充分支撑论点的部分详叙,其他部分则略叙。

4.事例的叙述要概括。这一点同简洁性大同小异,但简洁着眼于语言的运用,概括则着眼于事例本身。从简洁的角度讲,叙述不可啰里啰嗦;从概括的角度讲,叙述不可过多地着眼于细节,只需将主干情节叙眀讲清即可。

以上回答不知满意否?立恒语文期待与您交流。

高三文明议论句?

道德文明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许只是一句善意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尊重、关爱和友谊。这就是讲文明。我认为,讲文明不仅要思想文明,更重要的是还要语言和行为文明。文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文明从心开始

想必每个人的父母和老师都曾经告诉过你们,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做人,而做人就是要做一个文明的人。要文明的人,首先就要思想文明。思想才能驱使行动,行动才能能传播文明。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都是不健康、肮脏的事,如怎样去捉弄别人、怎样损人利已,那么这个人就是病态的、不正常的。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大道之行也》就阐述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双复杂的问题,描述了他们心中的“大同”社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经;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谋闭”“兴”和“盗窃”作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让自己的思想文明起来,从而导致了自己不文明的行为。

所以我们要文明,首先就要让思想文明起来。

文明在语言中体现

管住自己的心之后,还得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不骂人、使用文明用语。语言文字在作家笔下成了一段优美的语句,而在我们的口中可以成为拉近人与人这间距离的工具。

所以后我们要文明,还要让语言也文明起来。让文明在语言中体现。

文明在行动中传递

要实现真正的文明,最重要的是让行为也文明起来。动作形成习惯,习惯造就品格,品格决定成败。就拿2008年汶川大地震来说吧有许多救援者、志愿者不顾生命的危险,赶到灾区发生地,这多么令人敬偑啊!也许还有人有这样的冲动,但他们还不是止步于危险之前吗?

所以我们要文明,最重要的是要让行动文明起来。让文明在行动中传递。

个人文明一步,国家文明一大步。文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这个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以勇气和智慧战胜困难我,用文明和文化战胜野蛮和愚昧。让我们带着微笑出发,向着文明阔步前进,永不止步。

议论文素材来自哪些书?

议论文的素材一般来自于作文素材书籍还有一些人物素材,事件素材或者重大事件案例素材等等相关书籍。可以去阅读专门的议论文写作素材的书籍,通常都会有关于议论文素材运用的介绍和素材提供等等内容,也可以去看一些报刊杂志,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