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早出版?

《红楼梦/注音故事乐园》是200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雪芹。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论文资料,红楼梦最早出版?

为什么看不懂《红楼梦》,只能看懂个大概内容?

谢邀!中国四大名著,都是以小说的形式所写,讲的是故事。全是白话文,通俗易懂!

为什么说红楼梦很多人看不懂?这是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人称“百科全书“的著作。

所以在全世界有很多的“红学会“,其专门研究此著作者成百上千,而发表的学术论文是千差万别。

这就把我们一般读者搞得无所适从。大概这就是很多人看不懂的原因之一吧。我想说我们一般读者不必去深究其内容,由他们红学者去研究。我们把它当故事看就行了!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金满楼

说起曹雪芹,得从其祖父曹寅说起。

话说当年,曹寅可是个风光无限的人物,其任江宁织造时,康熙四次南巡都由其接驾,迎来送往,跟自家人一样亲热。

其中原因也不奇怪,曹寅之母孙氏乃康熙幼年时的乳母,因为这层关系,曹寅13岁时即被挑选为御前侍卫,随后又应召入宫,陪康熙读书。之后,曹寅破例升为侍读。

论身份,曹家系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下包衣,而所谓“包衣”,即满语之“家奴”也。

不过,曹寅既是康熙的奶兄弟,又是少年天子身边的陪读与玩伴,那真叫“大树底下好乘凉”,其信赖程度非一般大臣所能比拟。至于曹家什么“包衣”身份,那都不是问题。

早在康熙二年,曹寅的父亲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一干就是21年。之后,曹寅在康熙中期继任江宁织造,而在此期间,康熙六次南巡,有五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好景不长的是,曹寅去世后,因为接驾而落下了巨额亏空。对此,康熙也试图挽救,但其后代曹颙、曹頫在血缘乃至资历能力上都与曹寅差了一大截,家势也由此走向衰微。

而在雍正继位后,曹家越来越与皇帝疏远,而亏空也一直未能弥补。

之后,两淮盐政噶尔泰向雍正密奏,曹頫缺少阅历,本身也没什么才能,遇事畏缩,结果是屡出差错,惹祸不小。

对此,雍正也表同意,其在噶尔泰密折上说曹頫“原不成器”。既如此,也没有什么培养前途了。之后,曹家因为再次出错而被抄家。

事后,曹家“所有田产、房屋、人口等项”均赏给下一任江宁织造,只在北京给曹頫酌量留些住房,以便其家属回京居住。

至此,曹家丧失了经营六十余年的基业,无可挽回的败落了。

雍正六年初夏,曹雪芹随全家老少回到京城,住崇文门外曹家旧宅。这一年,曹雪芹大约刚满18岁。

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到无人问津的败落之所,从昔日的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坠入“绳床瓦灶”的穷困潦倒,这一急剧的人生转折对曹雪芹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不过,若无如此刻骨铭心的亲历与体悟,恐怕也不会有不朽的传世名著《红楼梦》。

就此而言,曹雪芹本人是不幸的,但中国文学却得此大幸。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王国维推崇叔本华,认为叔本华的哲学是康德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他的《红楼梦评论》这篇论文泛论美学,这也是他第一次提出的美学纲领。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一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人生及美术概观》,没有直接评论作品,而是详细地阐述作者关于人生与艺术的基本观点,并将它作为评论《红楼梦》的理论框架和出发点。王国维借用叔本华对人生与欲问题的分析,认为人生的苦痛来自生活之欲,又借用了康德“美”的看法,认为“美之快乐为不关利害之快乐”,因而可以使人除利害之念的只有美。

第二章《红楼梦之精神》,中心是分析《红楼梦》的解脱之道。王国维从摘引德国诗人裒伽尔的诗(此诗原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男女之爱的形而上学”一章开头所引)人手,指出:男女之爱“自何时始”,“来自何处”,这是“人人所有”而又“人人未解决”的人生大问题。王国维说,从哲学上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叔本华;从文学上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的,是《红楼梦》。《红楼梦》的价值,就在于描写人生之痛苦及其解脱之道。王国维分析说,男女之欲强于饮食之欲,因为前者无尽,后者有限。人要从男女之欲中解脱出来,有两种途径:自杀或者出家。自杀是“求偿其欲而不得者”,出家则是拒绝一切生活之欲。《红楼梦》的解脱之道不是自杀而是出家,所以《红楼梦》的解脱之道具有普遍的哲学价值。

第三章分析《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提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说。贾母爱宝钗之婉嫣,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厌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组织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之合、木石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问哉?贾母、王夫人和宝玉,都是黛玉最亲近之人,也都无意置黛玉于死地。但造成黛玉之死的,又恰巧是他们!王国维在这里深刻地指出,造成黛玉悲惨命运的原因,“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不具有“蛇蝎之性质”的普通人,在那种普通的境遇中,都会那样做,从而客观上成为悲剧的制造者。王国维是要强调,《红楼梦》让人们看到了制造悲剧的、又被人们习而不见的种种“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的不合理。

第四章谈《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是要回答:极具美学价值的解脱(出家)是否背离伦理?《红楼梦》在美学的价值之外,是否还具有伦理学的价值?王国维的回答是肯定的。从普通人来看,宝玉出世乃是绝父子、弃人伦,有不忠不孝之嫌;但是从“天眼”来看,宝玉出世又能掩饰父母祖辈的过失,不失为孝子。这个过失就是“原罪”:“世界人生之所以存在,实由吾人类之祖先一时之误谬。”因此,从叔本华哲学的先天意志来说,正是补救人生的过失,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第五章《余论》,对《红楼梦》评论中的索引、考证方法进行质疑,强调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具有典型化的特点,指出作者不等于虚构人物,作者的性格与人物性格完全不同,也是可以将人物写得极富艺术魅力的。

红楼梦对中学生教育意义?

《红楼梦》的教育价值涉猎范围颇广,如: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建筑艺术价值……毫不夸张地说,它的每一领域的价值都可以完成一篇博士论文,甚至写一本书。但就家庭教育方面的价值,简单可列为以下三点:

1.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教育。贾宝玉被父亲贾政毒打的情节,相信大家都还记忆犹新。连一向气定神闲的贾母也怒发冲冠,言辞狠戾,但她生气不是因为宝玉犯错,而是因为贾政“暴力”的教育方式。对待年幼的孩子,悉心的教导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巴掌打下去很容易,可它留在了孩子的心坎上,甚至一辈子也抹不掉;正如贾母所说:哪有小孩子不犯错的?家长们是知书明理的,更应该给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成长。

2.真君子,说得到就必须做得到。书中貌比黛玉的尤三姐,一心中意柳湘莲。但柳湘莲虽答应了婚事,却又要悔婚。刚烈的尤三姐痛心不已,拔剑自刎。柳湘莲后悔不已,自己言而无信,反断送了佳人性命。所谓君子,就是说到做到。要为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捍卫言语背后的那份神圣。诚信,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重要品质。教育孩子:言必行,行必果,才是真君子。

3.教育孩子乐善好施,好人终有好报。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论贫穷与富贵。尽管王熙凤平时嘴尖牙利,心狠手辣,下人个个都怕她几分。但她昔日曾给予刘姥姥的恩情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她的女儿巧姐也因此幸免于难。如果人人都能在别人危难时伸出援手,帮他一次,拉她一把,那爱的能量必然会不停地流转下去,有一日,它也会降临到你我的身上。

红楼梦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三点,有兴趣还可以继续去研究、总结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