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 南怀谨国学大师对“知行合一”的知认为是知道的知,您觉得对吗?
  2. 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3. 假如墨家盛行,中国文化将会怎样?

南怀谨国学大师对“知行合一”的知认为是知道的知,您觉得对吗?

不对,这里的"知"一般泛指:理论知识。"行"是指实践。"知行合一"简单地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行动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知识的验证,这是我一直崇高的zhi真理。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我所推崇的无上箴言。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大意是:广泛的学习,详细的询问,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慎重地思考,做出准确的辨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

这也是一种知与行的关系。先知而后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亲身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记得刚上初中时,一时间不适应这种快节奏,制定了很多学习计划,希望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制定了却没能去做,学习自然不会进步。后来,爸爸发现了这种情况,便向我讲了这条格言。他说:“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种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让知与行结合起来。知是行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行又会进一步促进知的深入发展,只有这样才会更快的进步。”爸爸的一番话,不仅使我醒悟,也因此让我喜欢上了这条格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发现了很多人因为做到“力行”、“审问”而有所成就。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使墨家成为春秋著名的学派。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各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无数实例证明:那些仅仅靠书本获得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取得成就。而得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除间接经验外,还可在实践中获得。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假如墨家盛行,中国文化将会怎样?

墨行天下,蝴蝶效应下的“绿巨人”

墨家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是个很诡异的存在。他来自手工业者,脱胎并不容于儒道,精于器械制造,来去神秘的游侠作风。

如果墨行天下,没有儒法的统治地位,那自下而上的墨家文化一定会带给我们如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墨家就像《三体》小说描写的“水滴”,一个光滑无比的水滴会幻化出无数水滴,从而无往不利。

首先,行为上,墨家精于手工业制造,必定大力发展手工业,从而商业和自然科学会有快速的发展。

手工业器械和成果会应用于传统的农业和其他行业,而这需要商业这种媒介来穿针引线,形成互动,从而持续推进发展。

而商业的发展又需要各诸侯国和城市的紧密协调,形成自由贸易,这也必然顺势要求度量衡、交通和货币形式的统一。

这和秦大一统国家自上而下的度量衡等的统一是完全不同的,但殊途同归,更加有活力而已。

如果墨家的“蝴蝶效应”产生,那几千年重农轻商的小农经济,很有可能被手工业带动下,自然科学持续发展,自由贸易高度发达的商业所替代。

然后,“非攻”思想的延伸,会发展出高度发达的军事和军事工业。

墨家的非攻,并不是不要战争,而是通过研制强大的军事器械,用最小的损失来以战止战。

知行合一议论文素材,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中国周边,特别是北边和西边都是强悍的游牧民族,这些强悍的民族对中国的侵扰,会使得商业上已经非常统一的诸侯各国,在国家形式上更加要求统一,但区别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联盟的形式,更加有利于协调对周边游牧民族的对策。

如果按照国家联盟统一发展的军事和军事装备来看,会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种军队对西北边的强大渗透和同化,根本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成吉思汗,中亚地区也会稳定发展,成为我们强大的同盟。非攻,使得中国不是个喜欢霸权和侵略的国家,而中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会通过中亚传播到欧洲,从而推动全球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最后,一个统一的国家联盟,如何稳定的持续发展,墨家“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思想的发展,有可能会产生高于国家形式的“宗教”。

这种宗教有可能结合墨家思想,并脱胎于儒道、佛教等,用宗教来规范人的行为,成为国家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