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篇议论文题目是《谈古论今话英雄》~

一, 何人是英雄?

谈到英雄,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马上想起曹操与刘备煮梅论英雄的故事。当年刘备臣属曹操。一日,曹操邀刘备赴宴,席间评论起天下英雄。刘备举出当世握有重兵,雄居一方的各位诸侯,称他们为英雄。但是都被曹操嗤之以鼻。曹操举出这些人各自的弱点,认为他们都不是真正的英雄,当世的英雄只有曹操本人,和面前的这位出身布衣,目前还寄人篱下的刘备。刘备一听大惊失色,酒杯落于地。这时天上正响一巨雷,刘备趁机掩饰说,因惧雷而落杯。曹操听了便轻视了刘备,后来终于让刘备寻机脱身,后来三分天下。

这曹操的眼光确实利害。天下众多有权有势的豪杰在他眼里不屑一顾。但偏偏看出这位刘备将来的成就无可限量。而且竟被他说中。他与刘备论英雄,就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看法。刘备被捧为英雄,不但未喜,反而大惊落杯。因为他知道曹操妒才,必然会除掉他,才故意示弱。曹操还是被蒙骗过去,是曹操的疏忽呢?还是刘备命不该绝?

以这个故事开头,因为它带出了本文的主题:就是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在对英雄们研究过以后,希望能够发现出规律:如何才能成为英雄。

古人说,美女爱英雄。其实,哪个不崇拜英雄?哪个不敬仰英雄?哪个不希望自己就是英雄。但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呢?

自古以来,对英雄的定义没有统一说法。而时代变了,古人说的英雄同今天人说的英雄又有很多区别。比如,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士兵炸毁了敌人几辆坦克,马上就成了英雄。一个清洁工扫地几十年,突然哪一天做了什么好事被发现,也成了英雄。在现代社会里,英雄的概念比较广阔。在这里,要讨论的是从历史的角度谈古代那种英雄的概念。

本文要讨论的英雄是指曹操谈的那种有远大抱负的豪杰之士,“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那些能够一呼百应、叱吒风云、万民敬仰、天下归心、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的人才可以称为英雄。

二,何时出英雄?

既然要安邦定国,那么就要有邦让英雄来安,有国让英雄来定。如果是一个太平盛世,英雄也会磨去锐气。马卸鞍,刀入库,边疆烽烟不起,处处莺歌燕舞。和平会腐朽人的志气。所以,中国有句名言,叫“乱世出英雄”。也就是说,在乱世里才会出现英雄。

这是因为,在乱世里,或者因外力入侵,或者因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减弱,各地诸侯于是雄踞一方,而且互相之间争抢地盘,变成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局面。在乱世里,各级政府对土匪的征剿也无力进行,于是一些土匪豪强也纷纷召兵买马,拉山头,攻城掠地。这些人中也有发达而成群雄之一的。

在乱世中,百姓饱受战争的蹂躏,颠沛流离,背乡离井,因此希望伟人出世,能够平定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人就是受民众崇拜敬仰的英雄。所以,乱世之中才更有机会出现英雄。

三, 盛世无英雄

如此一来,岂不是说大家都来盼望乱世,好有机会一试身手,显出英雄本色吗?非也。和平盛世虽然会腐蚀人,但总比乱世好。所以,为国为民着想,不能希望乱世,更不能去破坏和平,制造动乱。为满足自己成名的欲望,而妖言乱世,蛊惑民众者,乃是人民的公敌。所以,想成为英雄的人不可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要知道,定力也是检验英雄的一个标准。

这里就又要用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了,叫“英雄待时而动”。在盛世之中,英雄就必须遏制自己的成名欲望。他们应该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备未来之需;另一方面要热爱和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果没有机会施展身手,正应该为天下太平而庆贺。不能为一己之私而害天下。

所以,时机不对,就不要出头。没有机会,就不要盲动。保持实力,待时而动是英雄们必须学会的一门功夫。古人曾以龙来喻英雄:“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京戏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唱词:“有朝一日风雷动,平步青云上九重。”这就是英雄待时时的心态。

四,谁造就英雄?

因为英雄必须待时而动,时机不到,英雄就出不了头。所以,中国又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古话,叫“时势造英雄”。对这句话必须认真地分析,因为它虽然正确,但也有误人之处。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英雄的出头必须等待合适时势的出现。没有时势,就没有英雄。这是正确的。时势指的是时机和形势。英雄出山要看清楚形势是否有利,时机是否适当。这就像冲浪运动一样,要等待大的浪头,并抓住最合适的时机,然后登上冲浪板,顺流而下,一击而成功。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在古人原意是正面的,不是后人引申出来的反面意思。)

第二层意思带有消极意味,那就是:“时势造英雄,所以英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他们碰上了好机会。放上我,我也能。”因为有这样的看法,所以在世人中普遍有一种自怨自艾,消极悲观,归咎于天的情绪。比如常听到这样的话:“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些人成名是因为他们正好站在了浪头上。我的命不好,没赶上时机。要是我处在他们的境地,我也能成功。认命吧!”

这种说法其实既不健康,也不正确。确实,有些人并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而是靠运气和机会而“出名”,但不是所有英雄都这样。而且,如果这些人仅靠机会,而不是靠实力,那么即使站上了浪头,得意一时,但终究还是不会成功。俗话说,骗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早迟都会露馅。就像曹操评论的那些诸侯,当时拥有雄兵,但是并不是真正的英雄,最后都被消灭。

有些人虽居高位,但是只顾一己之私,勾结朋党,玩弄权术,危害社会。他们虽能称雄一时,但因立身不正,行事乖理,只能被称为奸雄。邪不胜正。奸雄的事业不能长久,因而不可能留下不朽的功绩。

所以,英雄也分等。有名付其实的英雄,也有名不符实的假英雄;那些靠关系,靠机会,靠蒙骗而成名的“英雄”并不是真正的英雄。

五,谁能成英雄?

英雄靠时势,也要靠自身。英雄待时而动,顺势而起。但是,起动以后还要靠自己的本事创造一片事业。

英雄要看清形势走向并顺势操作。正所谓,逆势者亡,顺势者昌。

有些人自命为反潮流的英雄,但是,他们的事业往往是事倍功半,要耗费数倍的力气,但却鲜有成功。

英雄善于掌握方向。就像船上的舵手,让事业成为顺风的航船,避开暗礁险滩,直到安全进港。

所以,英雄就像是具有高超技能的弄潮儿,时机未到,则潜伏不动,静如处子。时机一到,则顺势而发,动如脱兔。

但是这些英雄还是离不了时势的影响。尽管他们能够认清时势,掌握时机,并利用形势,但是如果时势离之而去,他们也会受困。就像楚霸王那样,力拔山气盖世,但是最后因“时不利”而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所以,仅能利用时势的,虽然是英雄,但仅能称为时雄,也就是说是一时之雄,因时而称雄。他们虽能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要被人征服或收服。

这些人都不是真英雄、大英雄。

六,谁能识英雄?

英雄顺时而起之时,除了时势外,往往还要有人提携。姜太公是英雄,但是如果文王不是碰巧出游到了他的隐居地,那他必然也只能垂钓终身了。诸葛亮是英雄,但是如果不是刘备真心请他,三顾茅芦,那他也就会一辈子“草堂春睡足”,成不了后人敬仰的英雄了。

所以,这些英雄还是靠人来赏识,提拔。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慧眼识英雄”的道理。市井之中有隐士,草莽之间出英雄,深山之内藏高人。这些人往往出身低微,虽有自己的实力,但要靠别人的慧眼发现,才能飞黄腾达。所以,世间往往有些怀才不遇的人概叹“未遇伯乐。”

在古代的乱世之中,那些有志有才之士,一生中寻找的就是那些所谓的明主。英雄得不到明主,就如宝珠暗投,一生不得志。三国中的赵云,不得明主,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无法成名。直到遇到刘备和孔明,才显出英雄本色。

但是,这些等人提拔的英雄还是不能算大英雄。他们既然等别人的慧眼,也就必然会为人所用,受制于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建功立业的目标能够实现。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建功立业。但是,具有慧眼的刘备一死,诸葛亮便受到昏庸的后主刘禅牵制,六出岐山而无功,恢复汉室的雄心也冥灭在征途中。岳飞是抗金英雄,但是被昏庸的皇帝13道金牌召回,受屈而死。正所谓,“常使英雄泪满襟”。所以,英雄是不好当的。除非下决心,要当就当个大英雄。

七,谁是大英雄?

一般意义上的英雄只是些在某些方面有所长,且善于利用时势,而领一时风骚的人物。这些人虽有所长,但也有所短。遇到高明的对手,最后只能臣服。

与之相比,真正的大英雄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完人。

气概上:顶天立地、不信鬼神、不惧天地、欲与天公试比高。他们不靠命运、不待时势、不惧困难、不畏艰险,坚信人定胜天。他们仁心宅厚,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他们惠泽万民,以建立太平盛世为目标。他们气宇轩昂,妖魔鬼怪见之退避;他们胆量超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他们胸襟开阔,天下之才趋之若骛;他们大义凛然,为正义敢闯龙潭虎穴。

能力上:泽被天下、惩恶扬善、才华横溢、学贯古今、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审时度势、神机妙算、精通韬略、领袖群伦、恩威并用、号令群雄。就像毛泽东当年所描绘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所以,大英雄是英雄中的英雄。从道德文章,文韬武略各方面看,都是旷世奇才。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纹;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论道德可比圣贤,写文章字字珠玑,讲韬略算无遗策,藏胸中百万雄兵。如此,则安天下舍我其谁?这样的人才数百年才会出一位。中国不是有句古诗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

八,英雄造时势

慢着!说书的,你刚才不是说,“英雄待时而动”吗?怎么现在又说“大英雄不待时势”了呢?

看官且听分解。待时而动者,可能会是英雄,但不是大英雄。靠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也不是真正的大英雄。能造时势者,方为大英雄也。所以,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有缺陷,更合理的说法应该是:“英雄造时势”。

大英雄面对不利的时局,不是消极等待,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叹息“未遇知音”,也不是盲目燥动,而是要改造形势,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军事方面有一条古兵法叫“隐真示形”。这就是造势的例子。当敌人部署严密、无懈可击的时候,就可以隐藏自己的兵力,而用假的部队调动的方法,引诱敌人重新调整部署,这样便可以看出敌人的空虚所在,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战机。

大英雄的任务是要定国安邦,所以他们进行的造势就不是一条兵法就能描述的。其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难度极大,需要明确的目标,完整周密的计划和高超的组织指挥能力。耗时也久,因为优势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没有速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因为要以弱胜强,所以要机动灵活,该让则让,该退则退,就像下棋中的抢先手,争主动。

英雄造时势的近代典范就存在于毛泽东选集中。毛泽东采取了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优待俘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等等口号和策略。这些都是为了争取民心,积聚实力,最后在适当时机再与蒋介石决战。蒋介石也算是一个英雄人物,但是只属于时雄和奸雄这一个等级。与毛泽东这样的大英雄相比,就只能甘拜下风了。

与那些所谓的时雄不同,真正的大英雄不会完全被形势所左右。他们不但会认清形势,把握机会,更要会引导形势,和改造形势。当他们发现形势不利的时候,不会坐困愁城,而是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当他们发现事业误入歧途时,会果断地采取行动,拨乱反正,把事业带上正确的道路。毛泽东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蒋介石数十万大兵重重包围的时候,果断地站出来,重新接掌红军指挥权。红军数渡赤水,采用声东击西,飘忽不定的战术,迷惑敌军,从而掌握了主动。最后,红军摆脱了围困,完成了长征,建立了西北根据地。正是由于毛泽东表现出了卓越的战争指挥艺术并得到红军将领们(都是能征惯战的英雄好汉)的一致推崇,在遵义会议被推举为红军的领袖,成为英雄中的英雄。正是有了毛泽东这位大英雄的领导,红军才能在1936年后无往而不胜。

所以,如果一般性的英雄是弄潮儿的话,真正的大英雄就是在弄潮儿背后的推波助澜者。是这些大英雄创造了潮流,创造了风尚,创造了时机,也创造了一批英雄。俗话说,“胜者王侯败者贼。”大英雄成就了事业,追随他们并立下汉马功劳的当然就有封王称候的机会,也就成了英雄。

九, 英雄论现实意义

大家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代英雄们虽然已经消逝,但他们的故事却长流人间,不断地激励者一代代的后人。即使在当今科技发达现代化的时代,重温古人的旧事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区分假英雄和真英雄(大英雄)就是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那些整天抱怨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人,不应该再用这样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不是真英雄。如果你是自信有真才实学的英雄,就应该奋发图强。要知道,锥处囊中,锋芒迟早要露出。所以,你不能虚度光阴,而应该更加努力,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应付未来的艰巨挑战。

而且,能造时势的才是大英雄。如果你自认是大英雄,那就应该身处困境而不馁,要为自己创造机会,创造形势。中国有句名言:“人事未尽,不可言天命。” 怨天尤人,不是英雄本色。

当然,在现实社会里,不是人人都想,都有能力,或者都当得成大英雄。但是那种忧国忧民,奋发图强的精神是永远具有教育意义的。在现代安定和平的社会里,人人都应该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持续地学习,不停地进取,在所从事的领域达到令自己满意的目标。不愧对亲人,不虚度此生。这样的人就是大英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

十, 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

谈了许久的英雄,也许会被人误认为在吹捧个人英雄主义。其实,英雄主义不等于个人主义。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讲得比较清楚。英雄个人本领再高,还是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部属的努力。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要绿叶扶。离开了支持,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会变成虎落平阳,龙困沙滩,被犬欺,被虾戏。

所以,再大本领的英雄,也要团结部属,凝聚力量。一个人要成事业,离不开人才。要成英雄,就必须要发现人才,聚集人才,善用人才,并善待人才。为建立一个能够打拼的团队,英雄还要能够管理人才。有才能的人,也必然心高气傲,难以驾驭。唯有真英雄才能降龙伏虎,人才也需要真英雄来领导。英雄主义同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范文:

从古至今英雄人物总要经历磨难才能成就大业,而娇生惯养之辈总是缺少气概,难以成就伟业。

(李嘉诚)少年涉世 自古英雄多磨难2

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调快时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时间的前面。

茶楼的工时,每天都在15个小时以上。茶楼打烊,已是半夜人寂时。李嘉诚回忆这段日子,说“我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这对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实在是太累太乏了。白天时,茶客较少,但总会有几个老翁坐茶桌泡时光。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

仔,大伙计休息,他却要呆在茶楼侍候。

李嘉诚对儿子谈他少年的经历:“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3天3夜。”

茶楼是个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与先父所说的古代圣贤相去甚远,但一个个都是这么实在,富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或贫,或富;或豪放,或沉稳。也许是泡在书堆里太久的缘故,李嘉诚对茶楼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别的新鲜感。他会揣测某一茶客的籍贯、职业、财富、性格。他由此而养成观察人的习惯,这对他日后从事推销工作大有裨益。

李嘉诚尤其喜欢听茶客谈古论今,散布小道消息。他从中了解了社会和世界的许多事情。不少事,在家庭,在课堂,闻所未闻;不少说法,与先父和老师灌输的一套,大逆相忤。李嘉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错综复杂,异彩纷呈。李嘉诚的思维不再单纯得如一张白纸,又因为先父的训言刻骨铭心,他在纷纭变幻的世界没有迷失自我。

听茶客谈天,是排困解乏的最佳疗法。有一次,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侍候客人茶水。他听到大伙计叫唤,慌慌张张拎茶壶为客人冲开水,不小心洒到茶客的裤脚上。

李嘉诚吓坏了,木桩似地站在那里,一脸煞白,不知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太爷。若是挑剔点的茶客,必会甩堂倌的耳光。

李嘉诚诚惶诚恐,等待茶客怒骂惩罚和老板炒鱿鱼。在李嘉诚进来之前,一个堂倌犯了李嘉诚同样的过失,那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不敢得罪这位“大煞”,逼堂倌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没有批评李嘉诚,仍向茶客道歉。

茶客坐一会儿就走了,李嘉诚回想刚刚发生的事,双眼湿漉漉的。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准就能大事化了。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儿的,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

回到家,李嘉诚把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道:“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李嘉诚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为巨富后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惟一一次“饭碗危机”。一年后,李嘉诚辞去茶楼的工作,去了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

他已经熬过最艰辛的一年,老板给他加了工钱,他能够向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茶楼工作出息不大,但他感谢茶楼老板,老板成全了李嘉诚养家糊口的基本愿望,给予他极好的人生锻炼。

为去舅父的公司,李嘉诚犹豫了好些天。他渴望从事新的职业,尤其是跟复杂钟表打交道的行当。李嘉诚迈向社会,曾拂逆了舅父的一番好意。现在李嘉诚又觉得,他似乎不应再有太多的顾虑。自己是在社会闯荡和磨炼过的人,进舅父的公司,不是接受恩赐,而是为舅父做事。

庄静庵回忆少年李嘉诚时说:“阿诚的阿爷谢世太早,故阿诚少年老成,他的许多想法做法,就像大人。”

李嘉诚进了舅父的公司,舅父不因为嘉诚是外甥而特别照顾。李嘉诚从小学徒干起,初时还不能接触钟表活儿,做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李嘉诚在茶楼受过极严格的训练,轻车熟路,做得又快又好。开始,许多职员不知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他们在庄静庵面前夸李嘉诚,说他“伶俐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

李嘉诚进中南公司的目的,是学会装配修理钟表。他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学艺。他心灵手巧,仅半年时间,就学会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

舅父对嘉诚的长进心喜不已,但他从不当面夸奖他。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黑暗的日治时代结束,但香港的殖民地位依然不变,只是太阳旗重新换成米字旗。战前,香港人口163万,日治时期锐减为60万。大批的房屋遭破坏,英国接管香港,有17万人无家可归。战时逃出香港避灾的人,以每月10万人的数量回流香港。食品短缺,燃料不足,住房匮乏,港英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市民供给,复兴香港经济。

庄静庵预见香港经济将有超常的发展,于是扩大公司规模,调整人事。李嘉诚被调往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

关于英雄主义的议论文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换来的,看到胸前飘飘扬扬的红领巾,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的更强大。

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的宝藏,有山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梁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

英雄主义高二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雄主义高二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会知道在那样的一个地方,很多人都去过,可是他们现在很少愿意去。

我们总是说自己是那么勇敢的一份子,可是当我们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估计想的还都是自己,一般人都没有什么大问的精神,除非那些人内心充满了英雄主义。

这好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人嘛,那些主角,他们都有着非常大无畏的精神,他们一直都想着舍身救人。最后都是自己心声受到伤害。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都是正能量的号召,可是这些不管怎样去号召,等现实生活当中发生了,也未必真的能够实现,当然我说的也太绝对,或许极好说的情况下也会出现。

但是一旦出现,人们就要感谢天地了。

我们一直都明白良知的有多么重要,就好像以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搜神记》。在《搜神记》里面有一个人叫做迦楼罗,他被无极天尊收走了良知,他就什么都不记得了,为无极天尊做坏事。

可是后来当他找到了自己的良知之后,他也就找回了自己原来的身份,记清楚了自己到底是谁,原来他是干将的妻子莫邪。

那个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即便是现在我仍然记得一清二楚。

而在这里我想说的英雄主义其实和良知也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有的人自私自利危害社会,而有的人却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呢?这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