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 数据科学是什么?怎么学习数据科学?
  2. 科学和科技有什么区别?
  3. 为什么大家喜欢在《自然》、《科学》上发表自己学术论文?
  4. 2020年有哪些好看刺激的影视?推荐一下?
  5. 什么是科学,或者说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数据科学是什么?怎么学习数据科学?

数据科学(DS)

简单定义为:数据科学是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知识的一系列技能和技术。

这些技能通常用德鲁·康威(DrewConway)创造的维恩图(或它的变体)来表示:

三个圆圈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领域:编程领域(语言知识、语言库、设计模式、体系结构等);数学(代数、微积分等)和统计学领域;数据领域(特定领域的知识:医疗、金融、工业等)。

这些领域共同构成了定义中的技能和技术。它们包括获取数据、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创建假设、算法、机器学习、优化、结果可视化等等。

数据科学汇集了这些领域和技能,支持和改进了从原始数据中提取见解和知识的过程。

什么是“有用的知识”?就是可以具有某种价值、可以回答或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知识。

数据科学也可以定义为:研究应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进展,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法和答案的领域。

留言点赞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欢迎关注全平台AI垂类自媒体“读芯术”

科学和科技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难的,难在:科学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本次答文,比以前刷新了不少,见仁见智,欢迎切磋。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是【发现现象】并提供【合理解释】的原理或客观规律的学科体系。

解释性理论可以有多种。正确的解释方案是唯一的。例如,牛二定律解释【动与力】的关系是唯一正确的。

技术,是【寻找工具】并提供【高效解决】的方法或工艺方案的学科体系。

解决性方案可以有多种。高效的解决方案非唯一的。例如,从北京去上海有多种交通方案,哪个效率高,取决于具体情况。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事实上,科学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存在单一的科学活动,也不存在单一的技术活动。

科学的任务是解释现象或寻求真理,但需要借助技术性的工具、诀窍、方法、措施、器具、仪器或设备。否则,科学无法实施。

例如,研究热力学现象,我们需实验装置、测量仪器、数学公式、统计方法论。

技术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或制造工具,但需要借助科学性的公理、公设、原理、机制、规律、定理或方程。否则,技术不成技术。

例如,设计制造发动机,我们需要科学性的杠杆原理、热力学定律、动量矩守恒原理。

科学与技术,各有自己的学术体系

科学,也叫【现象学】,研究各种现象的学术体系,概念图如下:

科学,研究的是【现象】,诉求的成果是原理、机制或规律。主要包括:

无机界的物态现象,如场、波、电、磁、光,寻求基底的物质结构与动力学原理;

有机界的大分子现象,如醣、酯、酶、肽,寻求有机分子结构与反应式方程;

生机界的物种与基因现象,如病毒、细菌、植物、动物,涉及基因图谱,ATP循环。

技术,也叫【工具学】,有如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OnInstrument),概念图如下:

工具性的学科体系,包括思维工具与制造工具两大类别。例如:

逻辑思维工具,研究规范性的方法论,是思维的基底工具,以抵制胡说八道。

科学小论文200字左右,科学和科技有什么区别?

辩证思维工具,研究制约性的方法论,核心是对立统一法则,强调唯物主义辩证法。

数理思维工具,包括数学思维与物理思维,二者不可分割,互济互用。数学思维也叫抽象思维或函数思维。物理思维的本质是唯物主义辩证法。

系统思维工具,是逻辑思维与哲学思维的重要补充,连同控制论与信息论,发展为现代计算机原理与大数据方法论。

语境思维工具,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补充,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例如,现在流行的底线思维,问题导向。

附及:中医学是不是科学?

首先,中医学至少是用来护理与治疗的,是从数千年试错法总结出来的医疗技术。

既然是一门技术,并且事实上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就蕴含一定科学原理,只是没以数理化方程表述出来而已。

针灸、浴疗、按摩与汤剂,就是基于热疗原理,可以舒筋活血,支持免疫系统。你不能说中医不讲科学。

中医的食疗,护胃养肝,基于药食同源理论,本来就蕴含了食品生物化学原理,有改善电解质平衡、营养机制与免疫系统。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医的主体毕竟是古老的传承,难免有些模糊不清与主观色彩,中医可以借助科学原理与仪器来发扬光大。

(完)

为什么大家喜欢在《自然》、《科学》上发表自己学术论文?

大家喜欢发Nature和Science?这个我不信,我不喜欢,我的同事们也不喜欢,99%的双一流大学教授也不喜欢。

要喜欢一个东西,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不但东西对味口有吸引力,还要努力一下能够的着或弄的成。

比如,北方人都喜欢吃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如果再整碟炒花生米,就完美了。这事不难,自己不想动手剁馅,就去馆子整。

发《Nature》和《Science》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反正我们工科的几乎不可能,我们机械??以发《中国科学》和IJMTM(制造类top期刊)为最高目标。如果搞机器人和机器视觉,能发IJRR和PAMI就牛掰了,发“自然”与“科学”正刊?太不现实了,发子刊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在这两本杂志上发表文章。

2020年有哪些好看刺激的影视?推荐一下?

因为俗事太多,我本来每晚前看部电影才睡得着。可今年看电影少了很多。到现在为止,《南山的部长们》(韩),我觉得很不错。李秉宪演得真好。李星民演得也很棒。

另外,看了一部《蛮荒故事》,也觉得很好。

还看了《爱尔兰人》(长达3个多小时,拍的疯了,看的也疯了)、《1917》、《小丑》(美)、《新闻记者》(日)、《寄生虫》(韩)、。

看了以前的老片《小偷家族》(日)、《熔炉》(韩)、《入殓师》(日)。

还有其他几部好莱坞的动作片,都是二倍速看的。

等等。

什么是科学,或者说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谢谢邀请。题主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在科学界早有公认,那就是,科学的本质是整理出事实和规律。科学存在,必须有两种必要条件:

①可证明。②可证伪。

其中,可证明还包括两个小类:①逻辑证明;②实验证明;

在这里,逻辑证明是指我们可以根据过往的一些公理、经验,和已经被公认的科学规律,整合用思维推理出来的证明材料,以不违反过往的科学证明方法为主要参考点(在这里,我们指的是不违反“科学证明方法”,而不是科学定律),如我们可以用反证法、演绎法。推理出来的科学结论是可以违反过往科学结论的,但科学方法是不能违反的。

实验证明,则是利用实际数据,来佐证你的学术理论观点当中的数据;比如你提出一个理论物理的方程,可以计算出黑洞周围星体的某方面数据,如果这个数据被天文探测到了,和你的理论数据相符,则说明你的科学理论被实验证明了。还有,就例如中医,用双盲实验法如果能多次检验到和中医相符的数据,那就可以证明中医理论有效。

小知识:为什么医学实验一定要有双盲实验?因为不是双盲的实验,得出的数据很有可能是假的,例如做实验的人可以偷偷叫被试者“待会别选1”。

事实上,中医确实有治疗效果,但科学上已经认定:那是心理作用。所以科学家也并没有要求取缔中医,而是

废理论(中医五行),验中药(毒副作用)。

(不过现在其实有这么一种学术观点认为,中医理论其实是一种心理催眠法,给病人提供信心让大脑释放安定激素)

除此之外,科学还需要最重要的一环:

可证伪性

可证伪的概念,是指倘若发生了一个反例,确定不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或者证明错误,而是确确实实发生了一个反例的话,那么,这个“科学规律”,就一定要被证伪,尽管这个反例可能根本不存在。这个就是可证伪的概念。

用标准话语即是:我们用逻辑推出的结论(某被认为的“科学规律”),需要要有至少一个或者一组冲突(反例)的可能性存在,才能称这个结论为“科学结论”。还没被发现冲突(反例)的科学结论即被我们视为目前的科学真理。而如果某逻辑结论(如佛教的某些理论),不能存在一个反例的话,它永远是“对”的,那么它就不是“科学结论”。

简而言之,科学要允许有反例的可能,而有反例,就要被推翻(这里修正:应该说是被证伪,评论区误解似乎是在这),尽管反例可能根本不存在。

为什么要这么搞?

其实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做科学,要讲理!可证伪就是让你讲理的一个工具。

比方说,我提出一个观点:

你,杀了某个人了。

那么,这个观点就具有可证伪性,因为它可以被证伪,如在刑侦工作时就可以做为科学结论而提出。比如,要证伪这个观点的办法是什么?

提出反例,我没有杀这个人,这个人还活着。

如果我明明看到了这个反例,却死不承认,说:

我不管,我就是说你杀人了,我没有看到这个反例

那么,你就可以判定我不讲理,进而把我推翻。这就是可证伪的原则:

要讲理。

人是有一些感性的东西,这个完全没错,人人都有感性,我也有。但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回归理性,这就是自然规律。